跳到主要內容區

研究嗜熱菌去硝化過程中蛋白質體與代謝體的變化

 


研究嗜熱菌去硝化過程中蛋白質體與代謝體的變化

年度:

100

專題生:

方琬宜、張育哲

指導老師:

廖尉岑

查詢關鍵字:

研究嗜熱菌去硝化過程中蛋白質體與代謝體的變化

摘要:

 

專題生:方琬宜、張育哲
指導老師:廖尉岑
    本實驗於台東縣知本溫泉取樣為弱鹼性碳酸氫鈉泉,經過培養、純化後將菌株宋至明欣生物科技公司和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以1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鑑定此菌株學名為Bacillus licheniformis,我們簡稱為NTTU-CP4。第一步我們測量了NTTU-CP4的生長曲線,發現當培養至42hr時,菌液濃度到達最高峰且漸漸趨於穩定,成為我們往後實驗很重的參考依據。第二步我們將濃度分別為OD600nm 0.2、0.4、0.6的菌液與硝酸銀濃度10-2M、10-3M、10-4M的硝酸銀進去硝化反應,發現當菌液濃度為OD600nm0.4M與硝酸銀濃度為10-3M所製備出的銀奈米粒子濃度最高,此為利用NTTU-CP4去硝化作用製貝奈米銀例子最佳條件。第三步我們利用稜鏡耦合表面電漿共振(SPR)測量,當菌液在金膜上與硝酸銀進行去硝化作用時,是否會造成SPR角的改變,初步研究結果為SPR角會隨著菌液與硝酸銀的去硝化作用而造成SPR角的改變,但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例如:菌株均勻附著在金膜上的時間判斷,以及金膜上菌株的定量問題,都是我們往後研究需要解決的,假若成功此技術可依照SPR角變化的不同應用於菌種的初步鑑定。第四步我們使用蛋白質沉澱法(TCA)萃取NTTU-CP4的蛋白質,再將萃取出來的蛋白質跑二維凝膠電泳(2-D SDS-PAGE)後取下膠片上的點送至慈濟大學利用液相層析串聯式質譜儀(LC/MS-MS)測量未處理即處理過去硝化作用的蛋白質有何不同,結果如table2.所示。最後一步我們利用核磁共振儀測量未處理以及處理過去硝化作用的蛋白質,以及不同菌種帶氫譜上的變化,測結果不如預期,不管是在未處理或處理過去硝化作用之蛋白質或是不同菌種的測定在氫譜上的訊號皆相同,初步判斷為蛋白質前處理條件不同,往後研究需多加探討蛋白質的前處理條件問題。
 

 

目錄:

 

 

 

 

 
 

 

 

 

瀏覽數: